駿步人生|黃德森指本港體育文化仍有進步空間 冀多辦大型賽事教育體育禮儀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0 16:2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0 16:52

分享:

分享:

體育專員黃德森接受《駿步人生》訪問,分享如何透過運動得到喜樂與動力。(馬會提供)

新一期馬會刊物《駿步人生》訪問最新體育專員黃德森,了解他由運動員轉型為教練、體育行政人員,以至現在成為政府團隊一份子,分享如何透過運動得到喜樂與動力。

黃德森是前港隊滑浪風帆代表,最初接觸滑浪風帆是在80年代的赤柱,他有朋友買了一套二手裝備,但沒有教練,於是自行摸索玩法,之後參加一個滑浪風帆新手賽獲得第三名,下決心成為風帆運動員。後來加入港隊,在10多年的運動員生涯中贏了不少獎項。

他認為相比不少國家或地區,馬會有份支持的香港體育學院,由教練、科研人員,到食堂員工等,每個環節都非常專業。「滑浪風帆的訓練最辛苦是在健身室,尤其是那部室內賽艇機!那裡有個數字錶,教練一眼就看出你是否達標,然後科研人員會過來『拮』你耳朵收集數據,再比對讀數看有沒有進步,一切都無所遁形。」

1990年北京亞運會,他在比賽中一直排在第二、三位,到了最後一圈,風向180度轉變,最後輸了0.3分,得「梗頸四」。比賽後幾個月他仍「不斷問點解」。直至他得悉,贏得銅牌的韓國選手,訓練量比他多出四份之一,於是想通了,別人就是訓練多,準備足,連風向改變該怎樣應對也有掌握。

黃德森形容,滑浪風帆運動員生涯,對他日後的人生道路有很大啟發。「每一次出海訓練,都是新的賽道,每一天都有不同風浪,因此不可因循,你要對應當日的風速變化、水流變化,去制定路線及訓練內容。」

2000年從運動員退役,一度當上滑浪風帆教練,及後轉職從事體育行政工作,在2008年,香港政府資助港協暨奧委會開展「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」,協助運動員在退役後轉型,他當時出任辦公室主管。 「(辦公室)最初只得兩個職員,我記得有一天全日都沒有運動員走進我們的辦公室……於是採取主動,跟不同的總會, 不同的運動員傾談,了解他們的需要。」之後他訂立了教育、就業、生活技能等三個方向去協助運動員,幾年間,「運動員的檔案堆積起來有好幾疊」、累計服務了大約1,000名運動員。

他稱,有形與無形的支援同樣重要,舉例「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」的成立意義重大。「運動員從大型運動會(拿著獎牌)歸來,獲得馬會的獎金,這很重要;但除了獎金,無形的價值同樣重要,那是對運動員的認同。」

不少運動員都背負很大的家庭壓力,馬會的獎勵肯定了運動員的貢獻。「馬會製造了機會,令社會認同這班運動員,我覺得這個信息是最重要的。日後父母不會阻止孩子做運動員,因為做運動員原來會被全港市民愛戴,做運動員原來可以代表中國香港隊,為香港、為國家作出貢獻;這樣的使命,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。」他提到:「馬會很有遠見,除了獎勵在大型運動會獲得成績的選手,也有支援退役運動員的計劃,甚至訓練出那麼多精英選手的體院,也是馬會有份貢獻。」

黃德森去年8月出任體育專員,協助制定、推行體育政策。當中,除了過往的精英化、普及化與盛事化,還添了專業化與產業化, 利用「五化」去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是其一工作目標。他舉例,「體育園佔地28公頃,你去走一圈,才發覺有多宏偉。那裡有足夠的地方舉辦不同活動,讓市民大眾參與,這就是普及化;擁有世界級場館,可以較以往舉辦更多世界賽、亞洲賽,讓香港不同水平的選手(因應主辦城市之利) 更容易參與國際賽事,這有利精英化。」啟德體育園預期明年啟用。

他以早前在香港大球賽舉辦告別賽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再作解釋。「主場館舉辦Hong Kong Sevens當然是盛事化;但跟在大球場舉辦的模式不同,日後走出啟德體育園的主場館,吃喝玩樂更加便捷,體育運動相關活動選擇更多,那就不只是一個盛事,而是有更多機會結合『文體旅』的項目,將牽涉吸納更多人才推動體育專業化及產業化。」

預期今年舉行的巴黎奧運會,可以將本港的體育氛圍推到另一高峰。「東京奧運舉行期間, 那樣全城支持香港運動員的場面及氣氛是很少見的,我認為巴黎奧運會將這氣氛提升到另一個階梯,令更多人認識做運動的好處,更多小朋友或會想做另一個『何詩蓓』,下一個『張家朗』。」

不過,香港的體育文化水平仍有進步空間,他期望香港人透過教育和學習,逐步提升體育觀賞文化,目標成為國際級觀眾, 懂得欣賞、評論及尊重體育運動。他舉例:「觀看網球比賽,觀眾不會在比賽期間站立或離座」,指這些禮儀,可從參與大型體育賽事學習得來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